为从源头控制蚊虫滋生,切实保障村民健康,近日,南沙区榄核镇子沙村委会创新推出“资源回收+灭蚊防疫”联动机制速牛配资,通过集中回收废旧瓶罐、分组清理积水、入户宣传等“组合拳”,筑牢基层防疫防线。
当天该村共收瓶罐1500斤,纸皮及其它废品4500斤。截至8月2日,该村三天共收废品9100斤共5600元。
当日清晨,村内主干道上出现多辆标有“蚊虫防控专项回收”的车辆。根据村委会统一部署,村民将家中囤积的破罐废瓶打包后放置于家门口,由专业回收人员统一收运。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回收所得款项将全额返还村民,既解决了废品囤积难题,又避免了瓶罐积水孳生蚊虫。
“以前收废品的商家嫌我收集的瓶子少,不愿上门回收,现在村里统一回收,既干净又方便!”72岁的林婆婆抱着整理好的破罐废瓶介绍说,她对这一便民举措赞不绝口。
“我们请了2台收废品车,分东、西两个片区速牛配资,每台收废品车安排5个工作人员跟随,有党员干部志愿者、驻村工作人员。东、西两个片区再各分为四个小片区,每个小片区安排5个工作人员提前入户协调村民把瓶罐等可回收的物品分类出来,加快工作进度。”子沙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此举极大激发了
全民防蚊热情
根据榄核镇最新伊蚊监测结果
子沙村目前“双热”风险为零级
该镇也正向其他村居
推广“子沙经验”
速牛配资
此外,由驻村团队、镇职能部门组成的4支行动小组深入街巷,重点针对房前屋后的花盆托盘、废弃轮胎、天台积水等蚊媒孳生地开展“翻盆倒罐”行动,对无法清除的积水投放生物灭蚊剂,并现场指导村民科学管理水生植物——每3至5天彻底换水并冲洗根部,从源头切断伊蚊繁殖链。
与此同时,志愿者逐户发放《基孔肯雅热防控手册》,详细讲解“防叮咬三要素”:外出穿浅色长袖衣物、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剂、室内安装纱窗蚊帐。针对老年人群体,特别提醒出现发热伴随关节剧痛时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还结合最新防控指南,重点强调了伊蚊“人—蚊—人”的传播特性,让村民明白清除积水就是保护自己。
文字:谢子亮
通讯员:榄核宣
图片:榄核宣
编辑:胡霞霞
校对:曹绎
二审:刘嘉欣
终审:黄增才
签发:齐华伟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速牛配资
亿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