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快递柜寄件,非要先在小程序上进行人脸识别,我都上传身份证信息了,还有必要‘刷脸’吗?”近日,有市民向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反映其在智能快递柜寄件时遭遇强制人脸识别的问题。“民生场景刷脸合规系列调查”第二期场景聚焦快递驿站、智能快递柜等快递末端网点。南都大数据研究院随即体验了15个快递服务小程序的线上实名认证流程,同时线下走访30余家快递末端网点。结果发现,丰巢、EMS首次线上寄件实名认证流程将人脸识别作为强制环节,无替代方式。而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已明确禁止将人脸识别作为唯一身份验证方式。本次调查还发现汇盈策略,菜鸟驿站等的部分网点在自助取件时,设备会默认同时将人脸拍摄记录存档。
据快递企业反馈,“刷脸”实名认证是为了落实实名收寄的规定,快递驿站取件“拍脸存档”则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取件纠纷。但不少市民质疑,快递企业与驿站的“刷脸”“拍脸”太随意,更存在人脸信息泄露风险。专家表示,人脸识别涉及用户敏感信息,其应用应以用户自愿为前提、最小必要为原则、用途合法为底线。就现下阶段来看,快递企业并无将人脸识别作为唯一身份认证方式的必要性。
实测
线上寄件:丰巢、EMS线上实名认证必须“刷脸”
根据《邮件快件实名收寄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我国实行快递寄递实名制,快递服务企业需查验寄件人身份。7月2日至7月5日,南都研究员以寄件人身份进入首次寄件实名认证流程,对15个较为常用的快递服务微信小程序进行实测。
结果显示,圆通、申通、极兔等大部分的快递服务小程序,通过准确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或是拍摄上传身份证照片,即可完成实名认证。中通、韵达、京东等快递服务公司支持多种实名认证方式,如人脸识别认证、授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绑定银行卡认证等。此外,极兔速递等快递服务小程序提示,“若不便(线上)登记,可在业务员上门揽件时配合出示身份证”。顺丰速运则将人脸识别作为身份证实名的辅助手段,提示“若身份证信息无法准确识别,可使用人脸识别进行实名认证”,在认证成功后“本人寄件时仅需出示有效身份证件、身份码,无需再次采集”。
相比之前,丰巢、EMS的线上实名认证流程就比较“特立独行”,它们将人脸识别作为强制环节,即在填写姓名及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或是拍摄上传个人身份证照片后,寄件人仍必须“刷脸”才能完成实名认证,无法跳过或选择其他认证方式。
南都记者体验发现,线下在丰巢快递柜上寄件,需扫描二维码跳转至丰巢微信小程序下单,若为初次使用寄件服务,则必须先通过人脸识别进行实名认证。也就是说,若市民首次在丰巢寄件,无论线上线下都无法跳过“刷脸”环节。而这有悖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该办法要求“实现相同目的或者达到同等业务要求,存在其他非人脸识别技术方式的,不得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方式。个人不同意通过人脸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的,应当提供其他合理、便捷的方式。”
监控告知:部分网点图像采集标识缺失或不显著
南都记者在线下走访时注意到,当前,快递末端网点设置多个监控摄像头是“标配”,但图像采集提示标识缺失、不够显著或被遮挡的情况较为普遍。
比如,越秀区共和大街的一家兔喜生活电商快递综合服务中心,在进门右手边墙上贴有“监控提醒”标识,但被快递柜上的包裹及杂物遮挡,用户难以发现。丰巢一般在柜机左右两侧顶部及操作屏幕正上方各设有一个监控摄像头,其柜身无张贴图像采集提示标识,仅在操作屏幕的右上角显示“您已进入24小时视频采集区域”,字体较小,不容易发现。位于福今路丰巢柜旁的递管家移动快递柜同样设有3个监控摄像头,但用户只有点击操作屏幕上的“取快递”选项,才会看到屏幕下方出现一行小字,提示“本次取件将对您进行拍照”。
与此对比,也有快递网点的图像采集告知效果较佳,通常设置有多个图像采集提示标识,门口张贴清晰可见的“您已进入24小时视频监控区域”的温馨提示,同时在店内墙上监控摄像头旁对应贴有标识,便于用户清楚了解自身处在被采集人脸信息的状态下。
今年4月起施行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要求,应当按照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权益的要求,合理确定图像采集设备的安装位置、角度和采集范围,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邮政行业标准《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要求》(YZ/T 0189-2023)也明确,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
线下取件:部分快递驿站自助取件要“拍脸存档”汇盈策略
线下快递网点寄件、取件,需要“刷脸”吗?南都记者同时对广州越秀、天河、荔湾、海珠等区共30余个快递驿站随机走访体验。结果发现,取件环节,部分快递网点的做法引发疑虑——在自助取件出库时,设备会同时将人脸进行拍摄记录存档。
比如,7月3日下午,南都记者在天河区石牌龙口东路一家菜鸟驿站体验发现,自助取件设备上设有两个摄像头,在取件时,一个摄像头朝下扫描包裹上的条码,另一个则正对取件人自动拍摄,在设备屏幕右下角可看到取件人的实时人脸视频画面,但设备周围并没有相关标识提示会拍摄人脸。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越秀区共和大街一家兔喜生活电商快递综合服务中心里,记者发现,店内的自助取件设备屏幕左上角处有小框实时显示取件人的人脸,同时有一行小字“出库成功自动拍照”。缺乏清晰、显著的独立标识告知用户正在进行人脸信息采集。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应当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并实施严格保护措施。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快递驿站网点的自助取件设备仅设有一个摄像头,扫描条形码即可正常出库,还有网点的设备关闭了自带人脸拍摄功能,同样不影响自助出库。部分快递驿站自助取件的同时“拍脸存档”是否有必要,值得商榷。上述《办法》强调,在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依法合理确定人脸信息采集区域,并设置显著提示标识。本次调查中,部分默认采集人脸信息的网点,在告知环节存在明显缺失。相比而言,线下快递网点在寄件环节普遍合规:用户在线上完成实名认证并下单后,线下寄件仅需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身份码,无需额外进行人脸识别。
质疑
为何首次线上寄件必须“刷脸”? 快递企业称为落实实名要求
部分快递服务小程序为何将人脸识别作为首次线上寄件实名认证的必经环节?
丰巢小程序在实名认证页面提示,“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寄件需要实名认证”,“我们将需要收集您的真实身份信息(姓名、身份证号)进行实名认证,并基于第三方腾讯云提供的人脸验证服务收集您的人脸验证结果”,在其隐私政策中,丰巢进一步表示,“我们仅获得人脸识别的校验结果,并不保留您的个人信息,除非依照法律法规另行取得合法性基础”。
EMS则在线上实名认证页面提示,“根据国家邮政局要求,在线寄件需要验证身份,实施实名寄件”,但并无对人脸识别进行进一步说明。南都研究员就此咨询了EMS人工客服,对方肯定了线上寄件实名认证必须要做人脸识别,当问及原因时,客服仅回复“具体以页面展示为准”“需要根据步骤提示操作”。
快递实名收寄制有规定必须“刷脸”吗? 目前法律法规均无文件要求
那么,是否有法律法规要求快递收寄需要通过人脸识别进行实名认证?
南都记者查阅《快递暂行条例》《邮件快件实名收寄管理办法》以及《广东省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发现,多份相关文件均仅要求寄件人出示有效身份证件以查验身份并登记身份信息,以贯彻实名收寄规定,并无要求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进行实名认证。2023年,国家邮政局新修订的《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提出,寄递企业收集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应仅限于完成寄递服务全流程操作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国家网信办、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的《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对邮件快件寄递类App所列出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也未包括人脸信息。
多位受访专家均表示,目前,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层面,均未有文件要求快递交寄必须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进行实名。因此汇盈策略,快递寄递场景下的实名认证,仍受《办法》中“非唯一性”原则的拘束。若快递企业强制要求“刷脸”作为唯一验证方式,而未提供身份证现场核验等其他等效替代方案,则超出了实现快递实名目的的最小必要范围。
为何部分网点自助取件要“拍脸存档”? “拍脸存档”非解决取件纠纷唯一方式
至于部分网点自助取件要“拍脸存档”的原因,多位驿站负责人均表示,是为了在出现快递冒领、错领、丢件等纠纷时,翻看实时视频记录查找证据。
类似的原因出现在快递柜监控说明方面。比如,丰巢在隐私政策中写明,“您知悉并同意,在您的快递出现丢件、错拿或其他类型的快件纠纷的情况下,为帮助处理您与他人的快件纠纷,我们将使用对人脸图像(如有)进行轮廓化处理后的监控视频、图像,以便快速处理您的快件纠纷。”
对此,广东环球经纬律师事务所方梓楠律师认为,“拍脸存档”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取件纠纷发生的可能性,但并不是处理冒领错领的唯一方式。在有视频监控设备的基础上,结合扫码取件、验证码验证等取件方式,一般已足以满足取件纠纷发生时的查证需求。将“拍脸存档”作为常态化的取件机制,或属过当。在一些特殊情形中,比如相关用户此前曾多次因取件问题产生投诉、取件货物属于高额保价物品时,经用户预先同意,采取“拍脸存档”方式则具有更高的合理性。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指出,若驿站在用户取件时未明确告知将拍摄并存储人脸信息,或未取得用户单独同意,则其行为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知情同意”规则。即使用户已同意,也需确保“同意”的作出是基于充分知情且自愿,而非被迫接受。而在实践中,部分驿站可能以“设备默认开启人脸拍摄”为由默认采集,此类行为涉嫌“变相强制”,进一步削弱了目的正当性。
网点为何标准不一? 公众认为快递企业、驿站隐私保障缺失
对于线上线下快递收寄流程中涉及的“刷脸”实名、“拍脸存档”等做法,公众看法不一。部分市民认为,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取件寄件的效率及便利性,尤其在丢件追溯方面发挥作用。常在天河区石牌一家菜鸟驿站取件的一位市民更是表示,人脸识别在当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个人信息总是在无意中“被泄露”,见怪不怪了。
但更多的市民表达了疑虑与反对。在他们看来,寄快递出示身份证,取快递用取件码已足够,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强制“刷脸”“拍脸”。
在海珠区一家兔喜快递里,市民吴先生向南都表示,快递“最好不要人脸识别”。在他看来快递企业无法保证人脸信息不会被滥用,“再说现在实名认证手段很多,不一定要刷脸”。有市民认为,解决纠纷有墙上的监控摄像就可以了,不需要“拍正脸”,驿站将取件人的人脸信息和其他信息一起储存,反而风险更大。有市民则提出,普通寄取件没有必要用到人脸识别技术,但寄取易燃易爆品或农药等危险物品时,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或许会更有安全保障。
公众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是标准混乱。有受访市民提出疑问,为何有的快递小程序验证身份信息即可,有的必须刷脸?有的驿站默认拍照存档,有的则不拍也能取件?这引发了公众对快递行业“刷脸”必要性的质疑,强烈呼吁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
专家
人脸识别应以用户自愿为前提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破千亿件。快递行业作为个人信息流转的关键节点,“内鬼”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
在吴沈括看来,人脸信息一旦泄露,无法像“换手机号”一样简单规避风险,可能导致身份冒用、深度伪造诈骗等连锁危害;对于人脸信息,部分企业也可能超范围采集、超期限存储或违规共享。
快递实名验证的核心目的是确认用户身份真实性,防范利用寄递服务实施违法犯罪。方梓楠强调,人脸识别技术的适用涉及用户敏感信息,其应用应以用户自愿为前提、最小必要为原则、用途合法为底线。就现下阶段来看,快递企业并无将人脸识别作为唯一身份认证方式的必要性,应以更为克制的态度,有序将人脸识别技术融入业务场景中。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南分院网络安全中心副主任毕思文认为,在已经有了手机号和身份证等实名认证方式的前提下,快递寄递引入人脸识别技术对于社会安全所起到的保护作用有限,同时又增加了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他指出,快递企业可将人脸识别作为实名认证的其中一种方式,“但不能强制,需要经过用户单独同意,给到用户自愿的空间”,并事先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将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安全措施做到位。
京衡律师事务所张玲玲律师指出,快递行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例如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前依法履行告知义务取得个人信息主体有效同意,提前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使技术应用合法、必要、透明、可控。
针对公众对于快递隐私泄露风险的担忧,吴沈括建议,快递行业可以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应用的边界,明确适用的场景,比如仅允许在“高安全风险场景”(如贵重物品配送、多次冒领记录用户)中使用人脸识别,普通场景优先采用非生物识别技术;同时可通过App弹窗、网点海报等形式向用户普及“拒绝刷脸不影响正常取件”等人脸信息保护知识,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恐慌;相关部门可加强对快递企业的专项检查,重点核查“是否超范围采集”“是否履行告知义务”“数据存储是否合规”,并对查实的违规行为依法处罚,形成震慑效应。
多位受访专家提到,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办法》等法规,公众有权利拒绝快递寄递流程中非必要的“刷脸”“拍脸”,要求企业提供身份证核验等其余替代方式。如发现人脸信息被非法采集、泄露或滥用,可向快递企业发起投诉或向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举报。
南都融媒出品
编辑:李思萌
记者:唐静怡 袁炯贤 李伟锋 麦洁莹 梁雅媛
实习生 陈金婷 乔彦申
设计:崔智超汇盈策略
亿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