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10日上尚策,美国国防部宣布一项重大变革,旨在加速小型无人机在全军的列装进程。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通过视频宣布了这一新政策,强调俄乌冲突的经验是推动此次变革的关键因素。这一政策标志着美军在无人机战略上的重大转变,预示着未来战场格局可能因此发生深刻变化。
在俄乌冲突中,小型无人机的表现令人瞩目。无论是用于侦察的第一视角无人机,还是能够投放小型弹药的攻击型无人机,都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们以低成本和高灵活性的特点左右战局,这让美军意识到自身在无人机部署方面的滞后。尽管美军在无人机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但在广泛部署和实际应用上进展缓慢。此次政策调整正是为了弥补这一差距,重新夺回无人机作战优势。
上尚策
五角大楼将批准军方采购数百款国产无人机机型,扶持美国本土无人机产业。通过大规模采购,不仅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技术创新,还能确保美军在无人机供应链上的自主性和安全性。这一政策有望推动美国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为美军提供更多先进、可靠的无人机装备。
美军将依靠本国工程师与人工智能专家的技术优势,为作战部队配备多种低成本无人机。现代战争中,成本效益是一个关键考量因素。俄乌冲突中,低成本无人机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让美军意识到,并非只有昂贵的高端装备才能决定战场胜负。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降低无人机生产成本,美军可以实现大规模装备上尚策,以数量优势弥补质量上可能存在的不足。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提升无人机的自主作战能力,使其在复杂环境下更加高效地执行任务。
美军计划在明年将无人机作战能力纳入所有相关训练中,确保士兵能够熟练掌握无人机的操作和运用,提高部队在实战中的协同作战能力。以往由于训练不足,美军在实际作战中对无人机的运用未能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将无人机作战训练常态化,美军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战争中无人机广泛参与的作战模式,提升整体作战效能。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某些类型的无人机系统将被视作“消耗品”,如同手榴弹等弹药一般。这意味级别较低的基层指挥官可以直接采购无人机系统,并授权下属操作。以往繁琐的采购审批流程严重限制了无人机的快速部署和灵活运用,而现在基层指挥官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能够根据战场实际需求迅速做出决策,及时为部队补充无人机装备。这将极大地提高美军在战场上的应变能力,使无人机能够更及时地发挥作用。
尽管美军出台了雄心勃勃的无人机政策,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在产能方面,虽然计划部署数千架无人机,但目前首批交付数量有限,承包商完成订单需要较长时间,与乌克兰等国家的月产能相比,差距明显。此外,无人机系统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如海陆空无人机的实时协作,仍存在不确定性,这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研发和实战检验。而且,一些企业宣称的产能与实际产量存在较大差距,这也为政策的有效实施蒙上了一层阴影。
美军此次无人机政策的调整是对当前战争形势变化的积极回应,显示出其试图在无人机作战领域重新确立领先地位的决心。然而,要将这些政策转化为实际战斗力上尚策,美军还需克服产能、技术协同等诸多难题。未来,随着这一政策的逐步推进,其对全球军事格局和未来战争模式的影响值得持续关注。
亿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