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旧水管水压小,水里有锈味,大家都希望新供水管道投入使用。”近日,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卧石村洋东片村民丁姨看着家门口正在改造施工的供水管道满怀期待地说。6月16日起通盈配资,潮州粤海水务有限公司全面启动对卧石村新园片、洋东片及工业区的老旧供水管道改造工程,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预计7月底完成改造。
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近年来,特别是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潮州聚焦城乡居民的饮水难题和供水薄弱环节,全力推进城乡老旧供水管网的改造升级,让城乡居民用上了“放心水”“优质水”。
卧石村548户村民将用上“放心水”
“村里上一次‘水改’是1999年,二十多年过去了,原来使用的供水镀锌管管材老化生锈,出现水压不足、管壁生锈、跑冒滴漏、破裂渗漏等问题通盈配资,给村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卧石村“两委”干部丁瑞明介绍。
在了解卧石村供水管道改造需求后,潮州粤海水务结合供水管网运行状况和实地勘查结果,决定投入资金超百万元,对卧石村三个片区的老旧供水管网实施改造,铺设新型环保管材,更换管道阀门、水表表柱和部分达到或接近使用年限的水表。此次改造涉及管网8.5公里,将惠及548户居民。
在卧石村洋东片的村居巷道间,一幅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映入眼帘:施工人员争分夺秒铺设一根根蓝色给水管道;村干部穿梭其中,搭起施工方与村民的沟通桥梁,全力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此次施工的新管道采用聚乙烯(PE)给水管道,这种材料化学稳定性极强,可有效抵御多种化学物质的侵蚀,不易发生腐蚀。”潮州粤海水务有限公司供水安装分公司副经理陈春鹏向记者介绍,安装的管道口径根据不同片区、巷道的住户数量和用水量情况进行科学预测,充分预留待建设房屋的供水量,确保每一户都能拥有充足的水压。
据介绍,与城区供水管道相比,乡村供水管道因村居分散、管线跨度大、覆盖范围广、地下各专业管线交叉复杂等问题,施工难度显著增加。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村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潮州粤海水务在卧石村管道改造升级工程施工中采取多项便民举措——施工前张贴公告通盈配资,提前明确告知居民停水的具体时间和涉及范围;采用分片、分段施工模式,科学规划管槽开挖、回填、管道安装、水表更换及路面修复等各项工序的配合衔接,减少集中施工对村民生活的影响。
“卧石村供水管网改造升级工程工期预计50天,得益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约60%,进展顺利。”陈春鹏表示,后续的管道连接和水表更换施工也将选择在村民用水低峰期进行,进一步缩短停水时长,让村民早日用上“放心水”。
全市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多点开花”
卧石村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是潮州市以供水管网“小改造”推动“大民生”的生动写照。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东湖社区,供水管道改造工程全面完工,1400户居民告别供水管道老化带来的困扰;枫溪燃料仓库宿舍区多年老化水管改造完成,50多户居民的用水问题得以解决;在凤新街道74条道路硬底化工程中,同步对部分老旧供水管道进行改造,避免路面重复开挖,提高施工效率……
近年来,潮州市供水主管部门统筹规划,与各镇村、街道社区及潮州粤海水务积极配合,大力推进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作,全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截至目前,已完成接近60个老旧小区和超60条街巷给水管道改造工程,改造管道约60公里,惠及用户超7000户。
东湖住宅区是较早建成的居民社区,其供水管道已使用40余年。受原有镀锌管抗腐蚀性能不足影响,管道内壁锈蚀堵塞问题日益严重,“跑冒滴漏”现象频发。为切实解决这一民生难题,潮州粤海水务主动配合湘桥区政府的改造部署,将所有地上明管改为地下埋设,累计敷设聚乙烯(PE)材质管道约3000米。改造后,涉及的65幢居民楼、1400户居民彻底摆脱供水管道老化带来的困扰,供水品质实现质的提升。
“现在打开水龙头就有清澈的自来水,水压也稳定,再也不用担心水质问题了!”东湖社区居民蔡汉龙看着家中的优质自来水欣喜地说。
目前,新一批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的给水管网改造正在筹备进行中。根据计划,近期潮州粤海水务将对西华小区、西新西小区、登塘田东干部宿舍楼、开文楼小区、草埔林40号等5个小区进行改造,预计改造管道长度约为2.7公里,惠及用水户945户。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莹)
亿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