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在深圳地铁2号线湾厦站,一个身披卡通“外衣”、萌态可掬的机器人“上岗打工”森利网,为站内的7-Eleven便利店送货上门——这是全球首个由机器人自主搭乘地铁完成末端配送的应用测试。
当天上午,不少市民在深圳地铁2号线湾厦站目睹了科技奇观:一台外形酷似北极燕鸥的机器人,不仅能够自主规划最优路线,还能乘坐地铁列车。它沿着站厅缓缓移动,遇到行人会主动避让;到达站台后,它耐心等待列车进站,随后自行上车,稳稳停靠在指定位置,最终将货物精准送达站点内的便利店。
南方+获悉,这是深铁集团与万科合作推进的“轨道交通+机器人配送”项目的一次实测。该项目由万科旗下万纬物流研发,通过AI调度系统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机器人在地铁复杂环境下的自主导航与安全运行。目前,该系统尚处于测试阶段,后续将根据实际运营情况不断优化调整。
“过去门店主要依靠地面交通工具进行补货,经常面临高峰期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地铁湾厦站7-Eleven店长表示,“如果能全面应用机器人配送,将极大降低配送成本和时间损耗。”
森利网
随着深圳地铁网络持续扩展,“地铁+零售”的本地生活服务需求日益旺盛。目前,7-Eleven在深圳地铁已开设超过100家门店,日均服务通勤客流约900万人次。但传统配送方式正面临效率瓶颈,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配送车辆难以进入地铁站点周边区域。
此次推出的配送机器人,集成了AI算法、全景激光雷达、智能底盘等多项技术。其“大脑”是万纬物流自主研发的智能调度系统,可根据订单量、站点位置、配送时效等要素动态规划路径;“眼睛”是全景激光雷达,可对站内地图建模,实现精准定位;“骨骼与神经”则是高性能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使其具备自主乘梯、进出站台、识别列车到站等功能。
据测算,仅需部署41台此类机器人,即可覆盖深圳地铁内所有7-Eleven门店的旺季配送需求。未来推广后,将进一步提升地铁平峰运力利用率,缓解路面交通压力,并推动城市物流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深圳作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最大、服务机器人产能最集中的城市,工业机器人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20%,服务机器人产能占全球60%以上。近年来,深圳不断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从智能制造、医疗辅助到安防巡逻,机器人正在成为城市治理和服务的重要力量。这也是继比亚迪工厂、医院诊疗室、街道巡逻点之后,机器人在深圳落地的又一标志性应用场景。
“此次试点是地铁资源市场化运作的一次重要探索。”深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地铁平峰时段空闲运力,开展机器人配送服务,不仅盘活了地铁资源,也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应用舞台。
万科方面则表示,万纬物流将持续深化智慧物流布局,构建更加高效、绿色的城市末端配送体系。未来,双方还将联合通力电梯等企业,在地铁车站、车辆段等空间拓展更多物流模式,例如建设大湾区智慧物流中心,进一步释放轨道交通在城市物流中的潜力。
据悉,自2025年以来,深铁集团通过资金支持、战略协同、轨道赋能等举措,积极推动与万科的融合发展。除“轨道+物流”外,双方还将在TOD综合开发、商业运营、工程代建、基础设施运维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撰文:李嘉耀
摄影:鲁力森利网
亿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